从“妓女喇哈”“收生婆”谈谈道德投机主义-接着第九诫

  • “你们不可偷盗,不可欺骗,也不可彼此说谎”(利19:11)
  • “说谎言的嘴为耶和华所憎恶”(箴12:22)
  •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太5:37)
  • 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出20:16)

现代人的道德困境

当现代基督徒面临道德冲突时,他们往往会像淘金者一样在圣经中寻找支持自己立场的”金块”。喇合和希伯来收生婆的故事就是这样的”金矿”——被无数人挖掘、提炼,最终打造成为自己撒谎行为的”道德金牌”。然而,这种理解方法的问题不在于它太过简单,而在于它太过方便。

解经原则:描述不等于处方

圣(Great Book)经的描述性记录不等同于规范性教导。这个原则简单到连小学生都能理解,却复杂到让一些教授争论不休。

当记录大卫有多个妻子时,我们不会因此鼓励一夫多妻制;当记录所罗门拜偶像时,我们不会因此认为偶像崇拜是可以接受的。但奇怪的是,当谈到喇合和收生婆的撒谎时,许多人突然忘记了这个基本原则,仿佛选择性失忆是基督徒的专利技能。

记录≠认可

这个等式的失效,往往发生在我们最需要为自己的行为寻找依据的时候。人性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总能在需要的时候找到合适的解释框架。

神的主权与人的责任:神学上的平衡木

改革宗神学强调神的绝对主权,这意味着即使通过人的有罪行为,神也能成就祂的旨意。但这个深刻的神学真理却被一些人扭曲成了道德相对主义的护身符。

神能使用≠神认可

是的,神使用了喇合的撒谎来拯救以色列的探子,就像祂使用法老的刚硬来显明自己的荣耀一样。但如果我们因此认为撒谎是可以接受的,那我们是否也应该认可法老的刚硬呢?这种逻辑的荒谬性不言而喻,除非你的目标是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

祂的主权意味着祂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故意制造更多的”腐朽”供祂使用。这就像一个孩子把房间弄得一团糟,然后理直气壮地说:”反正妈妈会收拾的。”

第九诫命:不可作假见证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这条诫命的重点不在于技术性的定义撒谎,而在于禁止一切形式的欺骗和不诚实。《威斯敏斯特大要理问答》对此有详细阐述:这条诫命要求我们”维护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以及我们自己和邻舍的好名声”。

诫命的积极性质

诫命不仅是消极的禁令,更是积极的要求。第九诫命不仅禁止撒谎,更要求我们积极地说真话,维护真理。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没有撒谎”,而要努力成为真理的见证人。

当我们用喇合的例子为撒谎辩护时,我们实际上是在用消极的例外来否定积极的原则。这就像用急诊室的特殊情况来否定日常的健康生活方式——逻辑上站不住脚,道德上更是可疑。

现代人的道德投机主义

选择性解经的艺术

现代人在道德问题上表现出了令人钦佩的”灵活性”。他们可以在同一段经文中既看到G的恩典,又看到人的自由意志;既看到神的主权,又看到人的责任。但这种神学上的”量子叠加态”往往只在对自己有利的时候才会坍缩成确定的结论。

当需要为撒谎辩护时,喇合就成了”信心的榜样”;当需要强调诚实时,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就成了”警戒的例子”。这种解经方法的唯一一致性就是它的不一致性。

“情境伦理”的诱惑

一些人用喇合的例子来支持”情境伦理”——即认为道德标准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这种观点听起来很有道理,甚至很”现实”,但它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谁来决定什么情况下撒谎是可以接受的?

在实践中,”情境伦理”往往退化为”方便伦理”——什么方便就做什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情况是”特殊”的,自己的撒谎是”必要”的。结果是一个充满”特殊情况”的普通世界,一个充满”必要撒谎”的不诚实社会。

喇合:信心的榜样还是撒谎的借口?

希伯来书11:31称赞喇合是因为她的信心,雅各书2:25称赞她是因为她的行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处都没有特别称赞她的撒谎。称赞的是她的信心和她保护瘫子的行为,而不是她达成这个目标的具体方法。她作为一个外邦女子,有一定程度的信心,不一定使她知道完全的旨意,更何况那个时候以色列也不具备完全的启示,所以她的行为可以理解,但是不值得完全的赞扬和效法除了他对上帝的有限认识外。

这就像称赞一个士兵的勇气和爱国心,但不必称赞他在战场上犯下的每一个错误。人的行为是复杂的,其中可能既有值得称赞的元素,也有需要宽恕的部分。

恩典不等于认可

G使用喇合,甚至将她纳入ye su的家谱,这是恩典的彰显,不是对撒谎的认可。恩典的本质是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TA就爱了我们,这不意味着我们应该继续犯Sin罪以显明恩典的丰富。

保罗在罗马书6:1明确反对这种逻辑:”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断乎不可!”如果我们用恩典来为撒谎辩护,我们实际上是在侮辱这恩典。

收生婆的”神圣不服从”

希伯来收生婆的故事确实涉及对不义权威的抵抗。她们拒绝执行法老杀害无辜婴儿的命令,这是完全正确的。问题在于她们在抵抗时使用的方法。

抵抗的正当性≠方法的完美性

我们可以称赞收生婆抵抗的勇气,同时承认她们的方法可能不够完美。这不是道德上的双重标准,而是对复杂现实的成熟认识。

“厚待”意味着什么?

出埃及记1:20说神”厚待”了收生婆。一些人将此解释为神对她们撒谎的认可,但这种解释过于简单化。是因为她们拯救生命的行为而厚待她们,而不是因为她们撒谎的方法。

这就像一个医生违反医院规定偷偷为穷人治病,院长可能会因为他的善行而不追究他的违规,但这不意味着院长认可违反规定本身。

现代应用:道德勇气vs道德便利

真正的道德勇气

真正的道德勇气不是寻找撒谎的借口,而是在困难情况下坚持真理。这可能意味着:

  • 承认错误而不是掩盖
  • 说出不受欢迎的真相
  • 在不利的情况下保持诚实

道德便利的伪装

当我们用喇合和收生婆的例子为日常的小谎言辩护时,我们实际上是在用极端情况为平常的道德软弱寻找借口。这就像用战时的紧急状态法来为平时的违法行为辩护一样荒谬。

问题的核心:

  • 你的撒谎真的是为了拯救生命吗?
  • 还是只是为了避免尴尬?
  • 你的”道德困境”真的需要撒谎来解决吗?
  • 还是你只是选择了最容易的出路?

恩典与圣洁

恩典的真正含义

恩典不是对罪恶的放纵,而是给我们力量去过圣洁生活。恩典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提供达到标准的能力。

当我们用恩典为撒谎辩护时,我们误解了恩典的本质。恩典是为了让我们不再需要撒谎,而不是让我们可以更舒服地撒谎。

诫命显明我们需要救赎

诚实这个问题上,这意味着:

  • 承认我们都有撒谎的倾向和行为(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故意还是无意,知道还是不知道)
  • 努力减少撒谎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 寻求祂的帮助来增强我们的诚实
  • 不用特殊情况为一般的软弱辩护

真正的智慧不是学会如何为撒谎找到神学依据,而是学会如何在困难的情况下保持诚实。这可能需要更多的创造力、勇气和依靠神的力量,但这正是成熟基督徒应该追求的。

当我们面临道德困境时,与其问”我可以撒谎吗?”不如问”我如何能在这种情况下作真理的仆人?”前者寻求的是最低标准,后者追求的是最高目标。

最后的讽刺是:那些最热衷于用喇合和收生婆为撒谎辩护的人,往往是那些最不太可能面临生死攸关道德困境的人。他们用英雄的例外为懦夫的常规寻找借口,用别人的极端情况为自己的平庸行为作掩护。

真正的信心不是寻找撒谎的神学依据,而是相信诚实的神会为诚实的人开路。这条路可能更难走,但它通向的是真正的自由——不需要记住自己说过什么谎言的自由。

在一个充满欺骗的世界里,我们最大的见证可能不是我们多么会讲道,而是我们多么值得信任。而信任,从来不是建立在巧妙的神学论证上,而是建立在持续一致的诚实行为上。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