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赎之心
在美国一个宁静的小镇上,有一个被命运遗忘的孩子。他的父母在他幼小的时候就分道扬镳,将责任与爱都随风而去。唯有他的祖母,一位信仰坚定的基督徒,将他搂入怀中,用温暖的双手撑起他的天空。
祖母如同播种者,每晚都在孩子心田播下圣经的种子。她柔声讲述着诫命的意义,特别是第八诫——”不可偷盗”。这些话语如同星星,点缀在孩子的心空中,但却未能照亮他内心深处的黑暗角落。
七岁那年,孩子开始偷窃。起初是些不起眼的小物件,后来越来越多。每一次,祖母的眼中都盛满了失望的泪水。她先是用语言唤醒,后是用木杖警戒,最后不得已用鞭子教诲。可这孩子的行为像是倒流的河水,不愿意回到正道。
终于有一天,祖母双手捧着孩子的脸,眼里满是爱与痛楚:”孩子,若再发现你偷东西,我将用烧红的火炭烫伤你的手。”这句话如同冬日的寒风,吹进了孩子的心里。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惧,因为这不仅是对肉体的惩罚,更是对灵魂永恒之火的提醒。
整整一年,孩子都谨守诫命。但时间是记忆的敌人,威胁的阴影渐渐被阳光驱散。直到那个秋日的午后,在邻居家的窗台上,一列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玩具火车映入眼帘。它仿佛有魔力,吸引着孩子的双手。转眼间,那列火车已悄悄躺在了他的口袋里。
可还未等他品尝偷窃的甜蜜,祖母的身影已经出现在门口。这一次,她没有斥责,没有怒吼,只是沉默地牵着孩子的手回到家中。她用塑料绳将孩子绑在椅子上,然后缓缓走向壁炉。
“奶奶,我错了!我真的知道错了!”孩子哭喊着,挣扎着,但祖母的背影依然坚定。她只是静静地等待炉火燃起,然后用火钳夹出一块通红的火炭。
就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刻,祖母转过身来。在孩子惊恐的目光中,她伸出自己苍老的手,一把握住了那块滚烫的火炭。
空气中立刻弥漫着皮肉焦灼的气味,伴随着令人心碎的呻吟。祖母的手在瞬间被毁,但她眼中没有悔意,只有无尽的爱。
“孩子,”她轻声说道,声音里没有一丝责备,”罪的代价总要有人承担。这一次,我替你承担了。但记住,世上最大的爱,就是为所爱之人舍己。”
祖母松开了捆绑孩子的绳索,却在他心灵深处系上了永恒的纽带。这个从小听过”代赎”的孩子,在这一刻终于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他明白了爱与牺牲的真谛,明白了救赎的代价。
从此,他不仅再未偷过任何东西,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用爱去回应爱,用牺牲去印证信仰。祖母毁损的手成了他生命中最温暖的提醒——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爱也能点亮希望;即使在最深的过犯中,救赎也从未走远。
在他的余生中,每当他看到自己完好的双手,就会想起祖母那双伤痕累累却充满爱的手。那是爱的印记,是救赎的象征,更是生命中最宝贵的礼物。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