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圣经

  • 八福与基督

    对八福的默想若不将我们的思绪引向我们蒙福的主的位格,就不算是完整的。正如我们所努力展示的,八福描述了基督徒的品格与行为。由于基督徒的品格是通过我们逐渐被塑造成神儿子的形象这一经验过程而形成的,因此我们必须将目光转向那位完美的典范——主耶稣基督。在祂身上,我们看到了所有属灵恩典最明亮的彰显和最高的体现,这些恩典在祂的跟随者身上只是微弱的反映。祂不仅是可爱的,更是“全然可爱”(雅歌 5:16)。愿圣灵——那位在此荣耀祂的灵——如今从基督的事上取来,向我们显明(约翰福音 16:14-15)。

    首先,让我们思考“虚心的人有福了”。圣经描述祂何等奇妙,祂本是富足的,却为我们成了贫穷,好叫我们因祂的贫穷得以富足(哥林多后书 8:9)。祂进入的贫穷是何等深重!祂生于贫穷父母之家,降生在马槽里。在少年和青年时期,祂在木匠的凳子上劳作。公开事奉开始后,祂宣称狐狸有洞,飞鸟有巢,人子却无枕头之处(路加福音 9:58)。若我们追溯旧约中预言的弥赛亚话语,会发现祂多次向神诉说祂的虚心:“我困苦悲伤”(诗篇 69:29);“耶和华啊,求你侧耳听我,因我是困苦穷乏的”(诗篇 86:1);“因为我困苦穷乏,内心受伤”(诗篇 109:22)。

    第二,思考“哀恸的人有福了”。基督确实是最大的哀恸者。旧约预言称祂为“多受痛苦、常经忧患的人”(以赛亚书 53:3)。当祂与法利赛人争辩关于安息日的刻板守法,并试图以言行教导他们神圣机构的真义时,祂“为他们心里的刚硬而忧伤”(马可福音 3:5)。看祂在医治聾病患者前叹息(马可福音 7:34)。见祂在拉撒路墓旁流泪(约翰福音 11:35)。听祂为心爱的城哀叹:“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马太福音 23:37)。靠近祂,敬畏地注视祂在客西马尼园的幽暗中,向父“痛哭流泪”地祈求(希伯来书 5:7)。在十字架上,敬畏地聆听祂喊道:“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马可福音 15:34)。倾听祂悲痛的呼求:“你们一切过路的人哪,这事你们不介意吗?看哪,有哪一种痛苦能像我的痛苦呢?”(耶利米哀歌 1:12)。

    第三,注目“温柔的人有福了”中的基督之美。福音书中无数事例彰显了道成肉身之荣耀之主的谦卑温柔。看祂拣选的使者:祂没有选智慧、学识渊博、伟大或高贵的人。祂的十二使徒中,至少四人是渔夫,一人是受罗马政府雇佣的、被人鄙视的税吏。看祂交往的对象:祂不寻求富贵名流,而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马太福音 11:19)。看祂行的神迹:祂多次叮嘱被医治者不要宣扬祂所行的。看祂事奉的低调:不像假冒为善者施舍前吹号,祂不求聚光灯,避开广告宣传,鄙弃世俗的欢迎。当群众欲立祂为偶像,祂避开他们(马可福音 1:45;7:24)。当他们要强迫祂作王,祂独自退到山上(约翰福音 6:15)。当祂的弟兄催促祂“向世人显现”,祂谢绝,秘密上耶路撒冷守节(约翰福音 7:2-10)。当祂应验预言、以以色列王身份进入耶路撒冷时,祂谦卑地骑着驴驹(撒迦利亚书 9:9;约翰福音 12:14)。

    第四,思考“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如何在基督身上得到最佳体现。这是人对主耶稣基督内在生命的总结。在道成肉身之前,圣灵宣告:“公义必是祂腰间的带子”(以赛亚书 11:5)。当基督进入世界,祂说:“神啊,我来了为要遵行你的旨意”(希伯来书 10:9)。在十二岁时,祂问:“你们不知道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路加福音 2:49)。在公开事奉之初,祂宣称:“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或先知,我来不是要废,乃是要成全”(马太福音 5:17)。祂对门徒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祂的工”(约翰福音 4:34)。圣灵论祂说:“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乐油膏你,胜过你的同伴”(诗篇 45:7)。祂被称作“耶和华我们的义”(耶利米书 23:6)。

    第五,留意“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在基督身上,我们看到怜恤的化身。祂因怜恤失丧的罪人,从天上的荣耀降到地上的羞辱。祂那无与伦比的怜恤使祂走上十字架,为祂的子民成为咒诅。因此,“我们得救不是因我们所行的义,乃是照祂的怜恤”(提多书 3:5)。祂现今仍为我们作“怜恤忠信的大祭司”(希伯来书 2:17)。我们也当“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恤,直到永生”(犹大书 21)。因为在审判之日,祂必向所有信祂的人施行怜恤(提摩太后书 1:18)。

    第六,思考“清心的人有福了”。这在基督身上也得到完美体现。祂是“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彼得前书 1:19)。祂成为人时未受罪的玷污,祂的人性完全圣洁(路加福音 1:35)。祂“圣洁、无邪恶、无玷污、与罪人分别”(希伯来书 7:26)。“在祂里面没有罪”(约翰一书 3:5)。祂“没有犯罪”(彼得前书 2:22),也“不认识罪”(哥林多后书 5:21)。祂“纯洁”(约翰一书 3:3)。因祂本性绝对纯洁,祂的动机与行为总是纯正。祂说“我不求自己的荣耀”(约翰福音 8:50),总结了祂在地上的整个生涯。

    第七,默想“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这在我们的救主身上最为真实。祂是“借着十字架的血成就和平”的那位(歌罗西书 1:20)。祂被设立为挽回祭(罗马书 3:25),即平息神怒气、满足神律法要求、彰显神公义与圣洁的那一位。祂也使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和平得以实现(以弗所书 2:11-18)。现在,基督耶稣坐在大卫的宝座上掌权(使徒行传 2:29-36),是“和平之君”。“祂的政权与和平必加增无穷”(以赛亚书 9:6-7)。当基督再来,使死人复活、按公义审判世界,祂将清除这战乱之地的罪恶与堕落的后果(罗马书 8:19-23)。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期待那日,主基督将恢复“新天新地,有义居住其间”(彼得后书 3:13)。

    第八,深思“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没有人像公义的那一位受逼迫那样深重!启示录 12:4 以象征方式提到祂。从预言中,祂说:“我从幼年受苦,几乎死亡”(诗篇 88:15)。在事奉之初,祂在家乡拿撒勒教导时,众人“起来赶祂出城,带到山崖,要推祂下去”(路加福音 4:29)。在圣殿,犹太领袖“拿石头要打祂”(约翰福音 8:59)。祂的脚步始终被敌人尾随。宗教领袖指控祂被鬼附(约翰福音 8:48)。掌权者毁谤祂,醉酒者以祂为歌(诗篇 69:12)。在受审时,他们拔祂的头发(以赛亚书 50:6),吐唾沫在祂脸上,拳打掌掴(马太福音 26:67)。士兵鞭打祂,戴上荆冠,祂背着十字架走向各各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即使在临死时,祂仍被辱骂和嘲笑。相比之下,我们为主受的逼迫何等轻微!

    同样,八福的每一项应许都在基督身上得着成就。祂虚心,祂至高地拥有天国。祂哀恸,却将因看见自己劳苦的果效而得安慰(以赛亚书 53:11)。祂是温柔的化身,现今坐在荣耀的宝座上。祂饥渴慕义,如今因看见祂成就的义归于祂子民而满足。祂清心,以无人能及的方式看见神(马太福音 11:27)。作为使人和睦者,祂被所有蒙血赎买的儿女承认为神的独生子。作为受逼迫的那一位,祂的赏赐极大,得了“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腓立比书 2:9-11)。愿神的灵使我们更多注目于那位“比众子更美”(诗篇 45:2)的基督。

  • 流便支派:长子的失落与救赎

    流便是雅各和利亚的长子,按照传统应享有长子的名分和祝福。然而,流便支派的历史轨迹却充满了曲折与争议,从最初的领导地位逐渐衰落到历史边缘。本文将系统梳理圣经中有关流便支派的所有重要记载,探讨这个支派的人物、事件及其神学意义。

    一、流便的个人生平与性格

    1. 出生与命名

    “利亚怀孕生子,就给他起名叫流便(就是’看顾儿子’的意思),因为她说:’耶和华看见我的苦情,如今我的丈夫必爱我。’” (创世记29:32)

    流便的名字包含了希伯来语中”看”(ra’ah)的意思,反映了利亚渴望得到丈夫雅各关注的心情。作为雅各的长子,流便原本应当继承家族领导权和双份产业。

    2. 青春犯错:曼陀罗事件

    “收割麦子的时候,流便往田里去,寻见了风茄(曼陀罗),拿来给他母亲利亚。拉结对利亚说:’请你把你儿子的风茄给我些。’” (创世记30:14)

    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显示了年轻流便对母亲的关爱,虽然曼陀罗在当时被认为有助于生育。

    3. 道德败坏:与辟拉同寝

    “以色列住在那地的时候,流便去与他父亲的妾辟拉同寝,以色列也听见了。” (创世记35:22)

    这一严重的道德过犯成为流便失去长子名分的决定性事件。辟拉是雅各的妾,也是但和拿弗他利的母亲。流便的这一行为被视为对父亲权威的严重挑战。

    4. 拯救约瑟的尝试

    “流便听见了,要救他脱离他们的手,说:’我们不可害他的性命’…流便又说:’不可流他的血,可以把他丢在这野地的坑里,不可下手害他。’这是要救他脱离他们的手,把他归还他的父亲。” (创世记37:21-22)

    这一事件显示了流便具有一定的道德责任感,试图阻止兄弟们杀害约瑟。然而,他的计划最终失败了,约瑟被卖到埃及。

    5. 雅各临终预言中的评价

    “流便哪,你是我的长子,是我力量强壮的时候生的,本当大有尊荣,权力超众。但你如水不定,必不得居首位;因为你上了你父亲的床,污秽了我的榻。” (创世记49:3-4)

    雅各临终对流便的评价既肯定他长子的地位,又因他的道德过犯而否认他应有的尊荣和权力。”如水不定”的比喻意味着流便缺乏稳定性和坚定的品格。

    二、流便支派的人口与领袖

    1. 出埃及时期的人口统计

    “以色列人的长子,流便子孙的后代,照着家室、宗族、人名的数目,从二十岁以外,凡能出去打仗的男丁,被数的共有四万六千五百名。” (民数记1:20-21)

    在西奈山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中,流便支派有46,500名可作战的成年男子,在十二支派中排名第七。

    “流便子孙的后代,…从二十岁以外,能出去打仗被数的,共有四万三千七百三十名。” (民数记26:7)

    在进入迦南前的第二次人口普查中,流便支派减少到43,730人,显示出人口下降趋势。

    2. 重要领袖

    a. 以利户的儿子以利押

    “犹大支派中,有亚米拿达的儿子拿顺。以萨迦支派中,有苏押的儿子拿坦业。西布伦支派中,有希伦的儿子以利押。流便支派中,有示丢珥的儿子以利蓿。” (民数记1:5-7)

    以利蓿是出埃及时期流便支派的首领,代表支派参与人口普查和其他重要事务。

    b. 可拉叛乱中的大坍、亚比兰和安

    “流便子孙中,以利押的儿子大坍、亚比兰,比勒的儿子安,和可拉一同聚集会众…” (民数记16:1-2)

    流便支派的这几位领袖参与了针对摩西和亚伦权威的叛乱,最终遭到神的惩罚,被地吞没。这一事件可能对流便支派的声誉和地位产生了长期负面影响。

    c. 比珥的儿子比拉

    “以色列的先知比珥的儿子比拉…” (民数记22:5)

    虽然圣经对比拉的支派归属没有明确说明,一些犹太传统认为他来自流便支派。比拉是一位异教先知,受摩押王巴勒邀请咒诅以色列,但最终只能说出祝福。

    三、流便支派的领土与选择

    1. 请求约旦河东的土地

    “流便子孙和迦得子孙的牲畜极其众多;他们看见雅谢地和基列地是可牧放牲畜之地,就来见摩西和祭司以利亚撒,并会众的首领,说:’…这地是可牧放牲畜之地,你的仆人也有牲畜。’又说:’我们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把这地给你的仆人为业,不要领我们过约旦河。’” (民数记32:1-5)

    流便支派选择定居在约旦河东岸的决定是圣经中关于该支派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这一选择反映了他们对牧场的重视高于对应许之地的渴望。

    2. 协议与承诺

    “摩西对流便子孙和迦得子孙说:’难道你们的弟兄去打仗,你们竟坐在这里吗?’…他们挨近摩西说:’我们要在这里为牲畜垒圈,为妇人孩子造城。我们自己要带兵器,行在以色列人的前头…’” (民数记32:6-17)

    流便人承诺先帮助其他支派征服迦南地,然后再回到约旦河东定居。这个承诺表明他们仍然认同整个以色列民族的共同使命。

    3. 流便支派的具体领土

    “摩西将亚摩利王西宏的国和巴珊王噩的国,连那地和周围的城邑,都给了流便子孙和迦得子孙,并约瑟的儿子玛拿西半个支派。流便子孙,照着宗族,得了希实本、以利亚利、基列亭、尼波、巴力免(这些名字是改了的)、西比玛,并给他们所得为业的城另起了名字。” (民数记32:33-38)

    流便支派的领土位于死海东北部和约旦河东岸,包括摩押高原的北部。这是一片肥沃的牧场,适合他们以畜牧为主的生活方式。

    四、重要历史事件与命运

    1. 约旦河东的祭坛事件

    “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在约旦河那里,在迦南地境内,筑了一座坛;那坛看着高大。” (约书亚记22:10)

    流便人与其他约旦河东的支派一起筑坛,引起了河西支派的误解和冲突。他们解释说筑坛不是为了献祭,而是为了证明他们仍然是以色列的一部分,担心未来可能被排除在以色列之外。

    这一事件反映了流便支派对于自身身份和与以色列其他支派关系的担忧,也显示出约旦河成为了一种心理和文化的分界线。

    2. 底波拉战争中的缺席

    “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定大志的。你为何坐在羊圈内听群中吹笛的声音呢?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设大谋的。” (士师记5:15-16)

    在与迦南人的战争中,流便支派没有响应底波拉和巴拉的召集,被批评为优柔寡断,安于牧羊生活而不愿参与民族抗敌斗争。

    3. 面对东方敌人的威胁

    “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中,有拿盾牌和刀剑的,能引弓的勇士,善于争战的,共有四万四千七百六十名,能出去打仗。他们与夏甲人、伊突人、拿非施人、挪答人争战。…” (历代志上5:18-22)

    流便人与其他约旦河东的支派一起抵抗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入侵,这表明他们在军事上具有一定能力,也面临着更直接的外部威胁。

    4. 被掳到亚述

    “当以色列王比加的日子,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来夺了…流便人…之地,将这些人掳到亚述,安置在哈腊与哈博并歌散的河边,直到今日。” (历代志上5:26)

    作为约旦河东的支派,流便人成为亚述帝国东扩的第一批受害者,约在公元前733-732年被掳。这比北国以色列其余支派的被掳(公元前722年)还要早约10年,也标志着流便支派作为一个独立实体的终结。

    五、流便支派在预言和末世论中的地位

    1. 以西结的异象

    “在北边的是流便的一个门、犹大的一个门、利未的一个门。” (以西结书48:31)

    在以西结的新耶路撒冷异象中,流便支派被安排在城北的位置,表明尽管历史上失败和被掳,流便支派在神的救赎计划中仍有一席之地。

    2. 启示录中的印记

    “犹大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流便支派中有一万二千;迦得支派中有一万二千…” (启示录7:5)

    在约翰的启示录中,流便支派在被印上神印记的十二支派中被列在第二位(仅次于犹大),表明在末世救赎的计划中,流便支派仍然被记念。

    六、流便支派的特征与象征意义

    1. 支派的标记与象征

    根据犹太传统,流便支派的旗帜上画有曼陀罗花,颜色为红色,象征流便在曼陀罗事件中的角色。另一种传统认为流便的标志是水,对应雅各对他”如水不定”的比喻。

    2. 典型特征总结

    通过圣经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流便支派的几个典型特征:

    • 优势地位的丧失:从长子到边缘化的历程
    • 优柔寡断:在关键时刻缺乏决断力和执行力
    • 务实主义:选择肥沃牧场而非象征意义更强的迦南地
    • 边缘身份:约旦河东的地理位置导致与以色列主体逐渐疏远
    • 先被掳: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亚述扩张的首批受害者

    七、神学反思与现代意义

    1. 关于优先次序的警示

    流便支派的历史提醒我们,个人和集体的选择往往反映了价值观和优先次序。流便选择肥沃的牧场而非应许之地的核心,最终导致他们在以色列历史中的边缘化。这对现代信徒是一个关于属灵优先次序的重要提醒。

    2. 罪的长期后果

    流便个人的道德失败对整个支派产生了世代影响。虽然神的恩典仍然临到流便支派,但失去长子名分的后果是不可逆转的。这提醒我们个人行为尤其是领袖行为的深远影响。

    3. 恩典中的救赎

    尽管流便支派的历史充满失败和错误决定,但在先知以西结的异象和启示录中,流便支派仍然被列入神最终的救赎计划中。这表明神的恩典超越人的失败,祂的救赎计划不因人的软弱而改变。

    4. 身份认同的挣扎

    约旦河筑坛事件反映了流便支派对自身身份和归属的担忧,这种挣扎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地理、文化或其他因素导致的社群分离如何影响信仰共同体的团结,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结论

    流便支派的历史是一个复杂而发人深省的叙事,从最初的优势地位到最终的边缘化和被掳。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以色列历史的一部分,也是圣经中关于选择、后果、身份认同和神恩典的重要教导。通过流便支派的兴衰,我们看到人类决策的影响,也看到神如何在人的失败中仍然成就祂的救赎计划。

    流便支派的历史提醒我们,短期的实用主义选择可能导致长期的属灵损失,但也向我们展示神的恩典如何持续临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边缘化和遗忘的群体。在神的救赎计划中,没有一个支派是被永远遗忘的,这给予我们面对失败和错误决定时的盼望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