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的生死时刻:我们急需钢铁脊梁的传道人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必须坦诚地告诉你们:我们正处在教会历史上一个极其关键的时刻。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基于圣经和历史的清醒判断。
一个残酷但真实的循环
让我从一个军事格言说起:”硬汉带来好时代,好时代造就软弱的人,软弱的人带来坏时代。”
这个循环在教会历史中一再重演,而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个循环的关键节点上。
回望那些伟大的属灵先辈——贾德逊在缅甸监狱中坚持翻译圣经,戴德生告别英国舒适生活深入中国内地,司布真在没有扩音设备的时代向数千人宣讲福音。这些人不是天生的”硬汉”,而是他们的时代塑造了他们必须具备的品格:在逼迫中的坚韧,在孤独中的忠诚,在苦难中的盼望。
正是这些人,带来了近代宣教运动的辉煌,带来了大复兴的浪潮。福音传遍地极,教会在全世界建立。这是”好时代”。
好时代的隐患:我们如何变得软弱
但问题恰恰出现在好时代。当逼迫减少了,当教会被社会接受了,当我们不再需要为信仰付出生命代价时,一种微妙的变化开始发生。
我必须诚实地承认,我自己就是在这样的时代中受训练的。90年代我上神学院时,最受推崇的声音是比尔·海贝尔斯、里克·华伦这些人。我们被教导的核心理念是”寻求者敏感”——先调研人们喜欢什么样的音乐、沟通方式,然后据此设计我们的敬拜和讲道。
表面上看,这很有道理:我们要接触更多的人,要让福音更容易被接受。但实质上,这已经颠倒了次序。我们不再是让人来迎合真理,而是让真理来迎合人。
我还记得我们整个教牧团队去参加柳溪教会会议的情景。那基本就是一个销售和营销培训会。我们带着一大堆材料回来,学会了如何包装信息,如何管理增长,如何建立品牌。虽然他们口头上说”不要只是复制我们”,但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就是要去复制。
这就是问题所在:当传道变成了销售,当牧师变成了CEO,当教会变成了企业,我们就失去了什么是神圣呼召的概念。
软弱人带来的坏时代:现状的严峻
让我直言不讳:这种神学上的软弱、方法论上的妥协,已经给教会带来了深重的危机。
看看今天的光景:神学院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开设各种各样的学位项目;教会为了管理庞大的会众,增设无数的员工职位;许多根本没有神圣呼召感的人,为了一份体面的工作进入教会,成了”山羊牧人”。
更可怕的是,当约尔·奥斯汀能够坐满整个体育馆,当卡尔·伦茨频繁出现在主流媒体上时,其他传道人开始动摇了:也许我也应该软一点?也许我也应该更”积极”一点?也许我应该少讲一些”负面”的真理?
弟兄姊妹,这不是策略问题,这是信仰问题。当我们开始按照世界的标准来衡量成功,当我们开始用人数和影响力来证明神的祝福时,我们已经偏离了十字架的道路。
迫在眉睫的选择:现在就是关键时刻
但我有好消息要告诉你们:神正在兴起新一代的”硬汉”。
今天的年轻传道人不再追捧柳溪会议或马鞍峰大会,他们去约翰·麦克阿瑟的牧者会议,去G3大会,去那些他们能听到毫不妥协的圣经教导的地方。他们不想学习如何迎合人心,他们想学习如何忠心传讲神的话语。
这给了我极大的盼望。但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紧迫:现在正是决定教会未来方向的关键时刻。我们要么继续在妥协的道路上滑行,最终失去福音的能力;要么现在就回转,重新建立以圣经为中心、毫不妥协的传道人培养模式。
提摩太后书的三重呼召:我们的行动指南
让我们回到圣经,回到保罗在人生最后时刻对提摩太的嘱咐。提摩太后书第四章给了我们三个不可妥协的原则:
第一,恢复神圣的庄严感
“我在神面前,并在将来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稣面前,凭着他的显现和他的国度嘱咐你:务要传道!”
请注意这个语气的严肃性。保罗和提摩太有着最亲密的关系——他称提摩太为”亲爱的儿子”,他们一起流过泪,一起事奉过。但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保罗不是以朋友的身份说话,不是以属灵父亲的身份建议,而是以神的使徒的身份庄严地嘱咐。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必须恢复传道职分的神圣感。这不是一个职业选择,不是一个人生规划,这是在全能神面前的庄严托付。就像军官佩戴徽章时,即使是亲生父亲为儿子别上徽章,那一刻也不再只是家庭的温情,而是国家的委托。
当我们失去了这种庄严感,传道就变成了表演,牧养就变成了管理,教会就变成了俱乐部。
第二,绝不偏离神话语的中心
“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
传道人的唯一使命就是传讲神的话语。让我问你:我们为什么要学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圣经。我们为什么要学系统神学和圣经神学?为了更完整地把握圣经。我们为什么要学教会历史?为了看见前人如何处理圣经,以及不忠于圣经的后果。我们为什么要学讲道学和教牧辅导?为了将圣经有效地应用到生活的每个层面。
一切都指向一个中心:神的话语。
但在我们这个时代,诱惑太多了。商业管理理论说服我们用企业模式来运作教会,心理学技巧承诺给我们更有效的辅导方法,市场营销策略保证带来更大的影响力。这些东西本身可能有一定价值,但它们绝不能取代神话语的中心地位。
弟兄姊妹,让我直白地说:如果我们的讲台不再以解经为中心,如果我们的辅导不再以圣经为根基,如果我们的教会增长不再依靠圣灵通过神话语的工作,那我们就已经偏离了正道,无论外表多么成功。
第三,钢铁脊梁:在压力面前绝不弯曲
“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
保罗两千年前就预言了我们今天的光景。约尔·奥斯汀的成功不是对圣经的否定,恰恰是对圣经的验证——人们确实会厌烦纯正的道理,确实会寻找那些挠他们痒痒的老师。
但保罗对提摩太说:”至于你,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作传道的工夫,尽你的职分。”
这就是钢铁脊梁的含义:当所有人都在妥协时,你不妥协;当文化在为软弱的声音鼓掌时,你依然站立;当跟随潮流能带来更多人气时,你选择跟随基督。
温柔的心,严厉的立场
让我澄清一点:我们呼召钢铁脊梁,不是呼召冷酷无情。我们需要的是创立者神学院的座右铭所体现的平衡:”敏锐的头脑,温暖的心,钢铁般的脊梁。”
我们要有温暖的心去爱那些反对我们的人,去关怀那些被错误教导迷惑的灵魂。但爱不等于妥协。真正的爱是告诉人们他们需要听到的真理,而不是他们想要听到的谎言。
我们要有敏锐的头脑去深入研究神的话语,去理解时代的挑战,去寻找忠心而有效的事奉方式。但智慧不等于世故。真正的智慧是在变化的环境中持守不变的真理。
我们要有钢铁的脊梁在压力面前站立得稳。这不是顽固,不是骄傲,而是对神话语的忠诚,对神呼召的顺服。
宁可被拒绝,也不要被接纳的代价
让我说一句可能刺痛某些人的话:如果你需要妥协真理才能被主流文化接受,那这种接受毫无价值。
看看今天那些被主流媒体欢迎的”基督教领袖”,他们付出了什么代价?他们不敢讲罪,不敢讲审判,不敢讲十字架的排他性,不敢挑战文化的偶像。他们得到了掌声,但失去了福音。
我宁愿我们学习保罗在雅典的榜样。当他在亚略巴古讲道时,哲学家们讥笑他是”胡言乱语的人”。但保罗没有调整他的信息来迎合听众,反而更加直接地宣告:”神呼召各处的人都要悔改,因为他已经定了日子,要藉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
结果呢?大部分人拒绝了,但也有人信了,包括亚略巴古的官员丢尼修。
弟兄姊妹,我们需要这样的勇气。宁可被世界拒绝而得神喜悦,也不要被世界接纳而失去神的祝福。
急迫的呼召:现在就行动
时间不等人。每一天我们的妥协,都在削弱教会的见证力。每一次我们选择迎合而不是挑战,都在让福音失去它的锋芒。
我们需要立即行动:
神学院的领袖们,请重新审视你们的课程设置。是在培养神话语的仆人,还是在培养宗教企业家?是在教导忠心解经,还是在教导市场营销?
教会的长老们,请重新思考你们对牧师的期望。你们要的是能带来增长的CEO,还是能忠心传道的牧者?你们衡量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年轻的传道人们,请认真考虑你们的呼召。你们是被神呼召来服事他的话语,还是被自己的野心驱动来建立事业?当压力来临时,你们会站立还是弯曲?
会众们,请反思你们对教导的渴慕。你们想听让你们舒服的话,还是想听让你们成圣的话?你们支持那些迎合你们的牧者,还是支持那些挑战你们的牧者?
盼望的曙光:神必成就他的工作
但让我以盼望结束。虽然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我深信神必不撇弃他的教会。正如历史上每一次的衰落都催生了新的复兴,我相信我们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
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满足于肤浅的基督教,他们渴慕深度的圣经教导。我看到越来越多的教会开始反思过去几十年的方向,重新回到神话语的中心。我看到神正在兴起新一代有钢铁脊梁的领袖。
但这个转变不会自动发生。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选择。
亲爱的弟兄姊妹,历史的车轮正在转动,教会的未来就在我们手中。我们可以选择继续在妥协的道路上滑行,也可以选择现在就回转,重新建立在磐石上的教会。
愿神给我们智慧看清时代的需要,给我们勇气做出正确的选择,给我们力量在压力面前站立得稳。
愿神兴起更多敏锐的头脑、温暖的心、钢铁般脊梁的传道人。
教会的复兴就在前方,但路必须从我们脚下开始。
现在就是时候了。